知了否 > 知识百科 > 情感心理

我们的语言构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样子?

时间: 2211字

我们的语言构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样子?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什么是心理学上的角色认知,没有发觉,无论你长了多大,你的父母都好像怕你穿不暖、吃不饱,然后他要去关心你,那么这个就是一个角色认知。

我给大家举一个小例子,如果我们陷入到了角色认知里面,我们的语言构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样子?我原来是接儿童的咨询的,然后呢,我接过一个15岁的小姑娘,因为患有抑郁症,她已经有四次想要去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么因为是未成年人,那么所以说你一定是要跟他的父母做一个沟通的,那么当我问他的爸爸的时候,他爸爸的反应是这样的。

他就是装的,他就是想引起我们的注意力,把他送到农村去吃两天苦,就没有这么多事儿了。

然后当时我就很气愤。

我就跟着父亲说,我说您是做什么工作的,他说他是这个政府部门的一个员工,然后我就跟他说,我说如果你有一个同事今天晚上约你吃饭。

然后这个同事跟你说,我最近觉得特别的难受,然后甚至都有点想自杀了,就是非常的难受,你会怎么样去回答他?想开点儿啊,干嘛让自己活这么累呀?我说,那如果你跟他的语言是这样的,就是你就是装的,你就是想吸引我的注意力。

你这样的人,把你送到农村去干两天活儿,你就没有这么多事儿了,你觉得你这么说合适吗?然后他想了想说不合适,我说那为什么你对自己的女儿却是这样的语言体系,然后这个父亲呢,其实上最后也没有听懂我在说什么。

那么他就是陷入到了一个角色认知里面,也就是说当我们去接受一个角色的时候,我们获得了一个叫身份认同的东西,而身份认同又确定了我们的关系,那么在这段关系里面,我们去说有什么样的语言和有什么样的行为,因为关系永远都是新的。

比如说有一天你有了一个小孩子,哇,我有孩子了,我当爸爸了,或者说我当妈妈了。

那么你首先是有了一个角色,我的角色是妈妈,她的角色是孩子,但是呢,在这种角色下面,你获得了一个身份的认同,那么你就会去学习我要怎么样去当一个妈妈的角色,要把这个角色当好尔建立了你们之间的关系,但是在这个中间恰恰就忽略了一个东西,那就是抛开角色后,他是一个独立个体的人。

所以说当我们陷入到这种角色里的时候,就会造成你无论长多大,你爸妈都会觉得,哎,你有没有吃饱啊,有没有这个穿的衣服不够啊。

那么同样,如果这个角色放到孩子的身上又会不一样。

孩子在14岁之前,有人会早一些,有人会晚一些,她在没有建立自己独立的人格的时候,那么它其实上是只活在角色里的。

那么这时候他对父母的反应会完全不一样,比如说一个父母去攻击了他,或者去打压了他,或者去虐待了她,孩子的思维他是不会想,父母错了没有,孩子的思维本能会想,哎,我做错了什么?你说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严重受到虐待的孩子,在志愿者去解救的时候,他反倒是非常恐惧的,他会说就是我要回家。

那么,直到这个孩子建立起来了他的一个自我和自我认知的时候,那么它才能够通过一个客观的事实去认识父母角色背后的人,那个个体,而非父母本身。

而这对孩子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也就是它很难透过父母这个角色去认识到父母本身的人。

就跟李你好李焕英的电影里面,当他脱离了这个孩子的角色,站在一个旁观者、朋友的角度,他才重新认识了妈妈。

那么所以,所以说角色认知这个事情呢,它决定着我们怎么样看待父母,和父母怎么样看待我们。

那么如果你陷入到了这种角色认知里,你就会发觉你认识的父母,其上只是一个角色,而非父母本身。

你认识的你自己也有可能是一个角色,而非你自己本身。

所以说如果我们陷入到了这种角色认知里面,我们首先要做的有几个表象,第一个表象是,如果我抛开了我所有的身份,只剩下了我自己,我是什么样子的人。

那么第二个,在对外建立关系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建立双边关系,或者是多边关系,或者是一个多元性丰富的关系,我们只能建立起单边关系,如果我们脱离了这种单边关系,我们就会觉得不错。

那么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你去一家公司上班,你知道有一个人是你的领导,那么他的角色就是领导,你的角色就自动的进入到了下属,那么你因为这个角色的认同。

那么角色的认知达到了一种身份的认同,从而延展出来关系中你所有的状态,我跟领导应该怎么样说话,我跟领导应该怎么样交流。

但如果有一天,这个单边关系被打破,如果你的领导喜欢你啊,他开始追你了,那么他这时候就是个双边关系,就是你的追求者或呃和你的领导,你就会发觉你立刻无措了,你不知道该怎么样处理这种关系。

那么这就是你陷入到了一个角色认知里面,那么在陷入到这种角色认知里面最大的坏处就是我们无法认清楚角色背后的人和我们无法认清楚角色背后的自己。

那么在角色里面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因为角色是关系的开始,他的本意是让我们更加容易建立关系。

但是它并不是说我们只是角色里的人。

所以说,当我们跳出这个角色,回归到这个人本身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认知才会更加趋向于。

客观性而非主观性,那么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叫做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那么西方把它叫做自由意识的一个前提,那就是回归到你本身。

所以说跳出你的角色认知,去认识一下你的父母,很多问题你就得到了答案。

今天你学会了吗?每个人都有自愈自己的能力,而我只是带你去认识你自己。

 

我们的语言构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样子?

将本文的电子版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可以打印分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