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否 > 知识百科 > 情感心理

心理健康小常识大全一篇

时间: 3352字

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 下面是知了否小编认真搜集汇总的心理健康小常识大全一篇,供大家借鉴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心理健康小常识大全一篇

心理健康小常识大全【篇一】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期驻校,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同时,开设“亲情聊天室”,为亲情的连接打开通道,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畅途。[1]

健康与亚健康

虽然人们生活的水平是在逐步的提高,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健康的问题。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亚健康不是健康的状态,而是非常危险的非健康状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表面上看是健康的状态,但是实际上是很危险的。就相当于保险丝断开之前的状态,而心理的健康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非常有必要针对心理的状态进行分析和解决。

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标准。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会人学业成功、事业有成的心理基础。用IQ值来表示。智商≥90为正常,上不封顶,<70为智力落后。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证心理健康。因此,IQ高的人不要幸灾乐祸。

2.情绪标准。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情绪稳定,而且还得心情愉快才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且情绪的变化应由适当的原因引起,还要与情绪反应的程度相适宜。

3.意志标准:是指人自觉地确定活动目标,支配自己行动,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是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阶梯,如果做事过于优柔寡断、徘徊不前、思前想后,或不计后果、草率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现。

4.社会适应标准: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主要包括①具有较好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②能建立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适应周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既治病也致病,所以,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之必须;③处理和应付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如作出决定、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情绪控制、心理换位、人际沟通等能力。

5.“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基本相符。研究证明,不能有效地面对现实、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面对现实、把握现实,主动适应现实。

6.心理活动特点应符合年龄、性别特点。人的一生要经历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该年龄阶段的特点。

7.注意力集中度。注意力是一切活动取得成功的心理保证。如果一个人缺乏注意集中和保持稳定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完成有目的的活动,如儿童多动症,成人的焦虑抑郁症等都会存在注意力问题。一般5~7岁可连续注意时间约为15分钟;7~10岁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为30分钟,甚至更多。

8.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健康人格就是宽容、悦纳、善待他人,不斤斤计较、怨天尤人、百般挑剔,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能正确评价自我。即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9.在不违背大家的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独特的个性特征。

10.在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法规的情况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作恰当的满足。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老人标准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呢?有关学者制定了10条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充分的安全感。

②充分地了解自己。

③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④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⑤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⑨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⑩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中年人标准

1.感觉、知觉良好。判定事物不发生错觉。

2.记忆良好。能够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电话号码。

3.逻辑思维健全。考虑问题和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楚明确。

4.想象力丰富。善于联想和类比,但不是胡思乱想。

5.情感反应适度。碰到突发事件时处理恰当,情绪稳定。

6.意志坚强。办事有始有终,不轻举妄动,不压抑伤悲,并能经得起悲痛和欢乐。

7.态度和蔼,情绪乐观,能自得其乐,能自我消除怒气,注重自我修养。

8.人际关系良好。乐意助人,也受他人欢迎。

9.学习爱好和能力基本保持不衰。关心各方面的信息,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10.保持某种业余爱好,保持有所追求、有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11.与大多数人的心理基本一致。遵守公德和伦理观念。

12.保持正常的行为。生活自理能力强,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青少年标准[2]

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世界卫生组织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中证明, 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中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中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 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青少 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 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 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然而,只要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重要的是为父母、为师长者要切实了解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津”。

心理健康小常识大全一篇

将本文的电子版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可以打印分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